兩會期間,國資小新聯合《國資報告》、新華財經持續推出“兩會國企新聲”欄目,為您匯總和整理國資國企代表委員們的提案和建議,共同見證國資國企代表委員圍繞“國之大者”建言獻策,共商國是;結合政府工作報告,聚焦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深入探討國企改革、高質量發展等熱點話題。
今天,我們為您分享“兩會國企新聲”第二輯——《多舉措助推“雙碳”戰略 全方位促進數字經濟》。
關鍵詞一 “雙碳”戰略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溫樞剛:聚力促轉型,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雙碳”工作,必須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更好發揮我國制度優勢、資源條件、技術潛力、市場活力。在這方面,相關能源央企開足馬力,主動承擔央企擔當,在著力做好自身經營同時,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數據顯示,2021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9.5%;利潤總額2.4萬億元,同比增長30.3%。效益增長創歷史最好水平。
2021年12月30日,國資委發布《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中央企業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中央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5%,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5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比重不低于30%。當前,“雙碳”目標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而央企作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勢必會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
溫樞剛表示,中國華電作為中央骨干能源企業,全力以赴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可靠穩定的電力熱力供應,圓滿完成階段性能源保供任務。他認為,面對新機遇新挑戰,能源央企應繼續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高質量發展。他進而表示,要聚力促轉型,緊緊圍繞助力“雙碳”目標,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在綠色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在此基礎上,還要聚力保供應,著力增強可持續的保供能力,提供安全穩定能源供給,以優異成績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哈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志安:推進抽水蓄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雙碳”目標
大力發展抽水蓄能,對于更好地服務“雙碳”目標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具有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曹志安認為,隨著當前電力用戶對高質量電能的需求不斷提高以及電網緊急安全事件明顯增多,抽水蓄能在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他表示:“推動抽水蓄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迫切要求,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是促進我國電力事業發展的有力抓手!彼麖娬{,要推進抽水蓄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為此,曹志安建議,支持企業加快提升抽水蓄能產業的裝備制造能力,國家在政策層面給予大力支持,投入一定的國有資本金(投資額的30%—50%),緩解裝備制造企業資金壓力;進一步規范抽水蓄能產業的市場秩序,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實力強、業績好、技術優的企業開展良性的市場競爭,避免爭相壓價低價中標,以保證整個產業鏈良性發展;加大關鍵材料和配套部件自主化研制力度,國家繼續投入政策、資金支持企業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加快突破關鍵“卡脖子”難題;立項開展關鍵技術開發與標準制定,國家層面充分利用抽水蓄能發展的良好時機,建立重大科技項目與標準化工作聯動機制,加快主導制定或完善水電行業國際標準以及國內標準國際化,大力推進中外標準互認。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海洋經濟是未來山東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要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加快創新成果轉化。
在“雙碳”戰略的格局下,全球正加速向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領域轉型,尤其是海上風電具有資源豐富、沿海資源地方就近消納能力強、發電能力小時數高、不占用土地和適合大規模開發等特點,疊加海上風電未來具有較強的降本潛力,市場以及技術的逐步積累促使海上風電迎來新一輪高增長。預計到2025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18GW,“十四五”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4.5%。
為此,譚旭光提出山東是海洋大省,在海洋資源、海洋產業、海洋科技等方面優勢突出,海洋經濟是未來山東實現“雙碳”目標和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洋強國建設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希望國家有關部門支持山東以青島為核心組建海洋領域國家實驗室,并在重大科研任務、重大科技基礎建設方面給予支持。同時,他還建議將濰柴現有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升級為國家動力實驗室。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誠:加大頂層設計,加大綠色建材產品政策支持
要實現“雙碳”目標,建筑節能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關口,而門窗節能是建筑節能的關鍵,全面推廣使用綠色低碳節能門窗,正當其時,十分必要。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既有建筑超過600億平方米,其中90%以上為高能耗建筑,且門窗能耗為歐美國家的2至3倍,如果把既有建筑門窗和新增建筑門窗全部換成節能門窗,每年可節約標煤約5.16億噸,相當于我國全年煤炭產量的15%左右,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50億噸。
基于此,王誠建議提高門窗節能標準。加大頂層設計,對標歐美國家建筑節能標準,結合我國國情分類施策,逐步提高門窗節能標準關鍵指標。同時,推廣使用節能塑料門窗。塑料門窗節能效果顯著,生產每噸PVC塑料異型材的能耗是鋼的2/9、鋁的1/8,使用節能塑料門窗更容易達到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另外,推動門窗設計標準化。各地建筑設計院要嚴格按照建筑節能要求,構建完善的建筑門窗標準化體系,加大節能門窗的設計及應用,嚴格施工審圖制度,推動建筑節能門窗標準化發展。最后,還要加大綠色建材產品政策支持。王誠建議政府加大綠色建材、節能門窗等產業扶持推廣力度,塑料門窗具有優異保溫隔熱性能,建議直接納入綠色建材產品庫并廣泛推廣應用,同時在項目上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在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要優先選擇綠色建材產品,從源頭把關,引導社會重視建筑節能、門窗節能。
關鍵詞二 數字經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黨組書記、董事長楊杰:加快算力網絡創新發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
算力是繼熱力、電力之后新的關鍵生產力,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加快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對加強國家綜合實力、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具有重大意義。
“當前,我國在算力網絡領域已取得一定的先發優勢,但由概念提出走向落地成熟,仍存在創新研發基礎薄弱、產業現代化水平低、算力需求尚待激發等發展難題需要解決!睏罱鼙硎,加快推動算力網絡創新發展,要從頂層設計、技術創新、產業推進、應用孵化、配套政策等方面持續發力、系統推進,進一步提升我國在算力領域的綜合競爭力。
楊杰從頂層設計、技術創新、產業推進、應用孵化、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布局。強化頂層謀劃,將算力網絡上升為國家戰略,與“雙碳”、區域協調發展等國家戰略統籌推進,從全局層面整體謀劃其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加快構建新型算力網絡格局。
二是建強原始創新策源能力。成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算力網絡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泛匯聚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國內外頂尖科技人才和團隊,打造重大原創技術的策源地,集中攻克一批制約算力網絡創新發展的共性關鍵問題,確保我國在相關技術領域取得領先優勢。
三是加快推動配套產業成熟。優化異構計算產業布局,發揮龍頭領軍企業的“鏈長”作用,協同上下游企業,制定產業鏈供應鏈圖譜及協同發展計劃,推動異構計算產業鏈本土化、供應鏈多元化,確保異構計算產業安全穩定。
四是培育壯大算力網絡應用生態。加大普惠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對算力資源普及率、經濟社會價值轉化率等關鍵指標的動態監測,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按照適度超前、綠色集約的原則,持續完善普惠性算網資源布局,為應用創新繁榮提供高質量支撐。
五是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支持體系。加大基礎資源傾斜力度,針對數據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新基建布局,在用地批復、電力管線鋪設、配套水資源調用等方面予以傾斜,為算力網絡創新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專家張明森:統籌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工業品電商平臺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數字經濟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難免出現一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中指出,我國數字經濟在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健康、不規范的苗頭和趨勢,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而且違反法律法規、對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構成威脅,必須堅決糾正和治理。
就電商經濟而言,張明森認為,國內工業品電商平臺在產品品類、供應商數量、技術實力、服務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對此,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統籌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國家工業數據安全。二是整合央企資源打造工業品電商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和上中下游產業鏈協同作用。三是建議扶持高等院校開設工業品電商專業,加強工業品電商人才儲備。四是建議國家層面統籌工業企業加強合作,建立分級分類工業數據標準及采集體系,統一工業品數據標準。五是加強工業品電商標準體系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東風公司技術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談民強:助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促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近年來,國家數字化產業戰略加速了智能網聯汽車的形成與發展,汽車產品形態發生了深刻變化。據國家發改委預計,2025年中國的智能汽車滲透率達82%,數量將達到2800萬輛,2030年將達到95%,約為380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中國將在2020至2025年間實現低速駕駛和停車場景下的自動駕駛;2025至2030年間實現更多復雜場景下的自動駕駛。2035年中國智能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由此,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車市場。
作為中國汽車研發領域專家,談民強近年來一直在關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結合自己在研發領域的研究、觀察,以及在行業和東風各類交流會議中的調研,今年兩會,談民強準備了《關于加快健全完善汽車信息安全標法監管體系與防護能力的建議》《基于S-PRT無人駕駛小巴與城市有軌電車融合發展的建議》《城市新區推進基于功能型無人車的無縫化移動服務的建議》等圍繞當前智能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談民強建議從國家層面出發,推動不同部門、不同產業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相互協同,共同構建標準化、系統化的汽車信息安全防護體系、標準法規體系和安全監管體系。
一是構建跨行業協同的車聯網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議國家工信部、交通部、科技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以政策促進企業和從業人員提升信息安全意識,加大安全領域投入,提升信息安全的技術能力和整體防護水平。
二是加快建設汽車信息安全標準法規和監管平臺。建議國家網信辦、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信部、交通部、公安部等相關部委聯合,通過統籌規劃,制定完善汽車信息安全標準法規,盡快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汽車信息安全監管能力和應急響應體系。
三是建立政產學研深入合作的汽車信息安全領域的國家技術創新平臺。建議國家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推動,鼓勵由行業領軍企業牽頭,聯合相關行業領域有影響力企業和高校院所及行業協會,建設國家級的汽車信息安全技術創新平臺,聯合開展技術創新與復合型人才培養。
此外,為推動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建設,談民強還建議在一二三線城市發展S-PRT無人駕駛小巴等新型公共交通體系并利用“5G+智慧汽車”構建新區移動服務的智慧化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劍宇:以賦能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為己任
數字經濟是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精準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對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進行了專門的部署。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對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進行了專門的安排,報告中提到“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瘧,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等要求。
楊劍宇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指示精神,作出了系列部署,出臺了系列政策,為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省數字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他進一步指出,河南移動作為我省數字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和主力軍,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積極發揮基礎通信運營企業“一頭連著信息通信制造業和軟件服務業、一頭連著互聯網和各行各業信息化應用”的“扁擔效應”,以賦能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為己任,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和產業數字化升級。
全國政協委員、云南聯通總經理張云勇:發揮通信央企數字經濟發展主力軍作用,推進5G公眾應用健康發展
2022年1月12日,國務院在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要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到10%。這意味著中國的數字經濟建設,需要加速從傳統的量變積累,步入更高階的質變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利于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于推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
“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康莊之衢上,通信央企始終踐行使命職責,發揮著基石作用!睆堅朴略谔岚钢斜砻髁诉@一觀點。他認為,為了提供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通信服務,通信央企堅定落實“提速降費”政策,積極推行惠民便民措施。
據測算,目前我國通信服務資費水平僅為國際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移動通信用戶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僅相當于美國的18%、韓國的26.7%。如此大規模的提速降費讓利需求,給通信央企的生產經營帶來巨大壓力,這意味著僅作為通信管道的管理者,依靠傳統基礎通信服務汲取收入,通信央企將面臨可持續發展的難題。為破此局,通信央企唯有圍繞5G新基建,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探索發展數字經濟新模式,開拓轉型改革的新路徑。新時期、新形勢、新格局需要通信央企履行新使命、新定位、新戰略,在數字經濟發展進程中,應持續充分發揮通信央企穩就業、抓創新、促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多重政治責任履行能力;诖,張云勇提出以下三條建議:
第一,鼓勵通信央企充分踐行大國頂梁柱之使命,旗幟鮮明地引領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落實《“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持續打造自身成為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運營服務的國家隊,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數字技術融合創新的排頭兵。
第二,鼓勵通信央企發揮創新主力軍作用,勇擔破解科技難題重任。激勵通信運營商等通信央企在數字經濟領域跨周期地投入資源于國家性突破任務中,解決一系列制約國家和行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積極主導國家級實驗室建設,主動承擔產業鏈鏈長角色,通過國資賦能形成跨專業優勢互補的聯合體,以一代百打好團體賽。
第三,鼓勵通信央企落實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部署,推進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實施,在國家區域重點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和軍民融合戰略中充分利用央企國家隊、主力軍、排頭兵的創新能力與資源稟賦,加大力度促進政務服務、醫療健康、通信社交、高鐵民航、金融行業、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等重點民生場景的數字化建設。